-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版面费[01/26]
-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投[01/26]
-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期[01/26]
感受你的疼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案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是一个盛产优秀诗歌的国度,优美的语言组合,空灵意境的创造,丰富情感的表达,简练的文字,追求美感、理性的不变情节,对生活深沉感悟的沉淀解析,这一切都承载了无尽的
中国是一个盛产优秀诗歌的国度,优美的语言组合,空灵意境的创造,丰富情感的表达,简练的文字,追求美感、理性的不变情节,对生活深沉感悟的沉淀解析,这一切都承载了无尽的想象,营造了无边的氛围。可以说,语文在书本中,更在生活中,在现实中,在历史中,也更在诗歌中。把诗歌作为一个德育的载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悲悯同情怜爱善良之心,我认为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每日课前我都要安排学生讲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课下要备好课,从字词,意境,情感等多角度进行赏析,有一女生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那天,她给同学们分享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全词如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仅有33个字,侯同学赏析细致而又表意畅达,语言优美而有表现力,结合着自己的理解,她感性而敏感,表情丰富,语调适中中渗透着自己浓郁的情感。可以说,她与作者合二为一了。把李清照对海棠花的怜惜不舍,心痛无奈之情演绎的很是具有感染力。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在学生质疑一环节中,有个同学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从这首词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认为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因为她能够感受得到海棠花的疼痛。”同学们掌声再次适时响起。那一刻,我沉默了。侯同学的回答很是触动了我们的内心。在这个快节奏,享受第一,内心浮躁,娱乐至死的物质丰富的时代,是否还需要有一颗感知万物生灵疼痛的心?
一夜的骤雨狂风的洗礼,娇弱的海棠花,那嫣红的花瓣,柔嫩的花蕊,翠盈盈的绿叶,哪里能禁受的住这番磨折呢?侍者的看似平淡的“海棠依旧”,恰恰道出了侍者的内心无物,作者心灵深处的善良慈悲!
“感受到了海棠的疼痛。”侯同学的内心也感受到了!这说明她同样有着一颗悲悯之心,同情之心,对他物的一种怜爱之心,对自然的一棵草,一朵花,一棵树,一只鸟……最伟大的诗人不仅有一般诗人拥有的敏锐的诗歌嗅觉,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对泪水和疼痛最敏感的心,特别是随别人的泪水和疼痛的敏感。
“那么,在你的记忆里还有哪些诗词引起你同样的感受呢?”为了延续这个同学们接起的话题,我继续询问到。打开记忆的闸门,同学们想起来《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夜的风雨侵袭,花瓣纷纷飘零无助,碾于淖泥,颜色尽损,那是花瓣的疼痛啊!《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绵绵细雨,如丝如缕,有情有意,静夜飘来,悄悄润物,催发万物生长。细雨如一位天使,让我们的内心深处变的柔软,温馨。《惜牡丹花》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的怜惜之情可谓是满溢纸间了。对一瓣花的疼惜,对一滴雨的喜爱,一片叶的欣赏,一个人遭遇的同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事物的疼痛和美好,这已经在孩子的心中植入了一颗善良有爱,悲悯的种子。同时也是心中怀有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语文教学环节中的文本分析,内容分析永远不要忽略学生,永远不要忘掉课本后面那一双双眼睛,那一颗颗心,这才是语文教学本质,叶圣陶先生说: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强记,而是要让学生把所有的东西真正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血肉,能够终身受用。因此,在对文本的内容分析中的认知,让学生体察这个世界;在情感上,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共鸣与情感的释放;价值观上,让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找到灵魂的归宿。美学家朱光潜曾这样表达过:怜悯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怜悯也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如果说善良是一切道德的核心,那么慈悲就是一切道德乃至善良的基础,一个人善良,有爱心,其根本原因是他慈悲为怀。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怎么能不热爱这个世界,怎能不尊重任何的生命本身呢?
SARS病毒的肆虐,新冠肺炎的全球性爆发,许多物种的大肆捕杀,导致许多物种的濒危,这一桩桩,一件件,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作为教育者们,在课堂上,是不是也应该对我们面对的学生稚子们好好的生动的上一上生命的课呢?
这一刻之后,我相信孩子们在今后的许多文章中,能够充分感受到鲁迅笔下闰土的心酸无奈;艾青笔下的那只鸟儿的满满爱国情;沈石溪笔下的斑羚对生命的生动诠释……
文章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hbjyxzz.cn/qikandaodu/2021/0205/328.html
上一篇:提升道德修养传承传统文化
下一篇:霜降(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