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云班课在普洱茶文化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茶叶和茶事活动中的渗透和发展,也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课程是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实

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茶叶和茶事活动中的渗透和发展,也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课程是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由此可见,开展茶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回归传统文化教育,而且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有效引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课程普及更广泛,其中云计算与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改革和创新,云班课教学便是最具创新性的一项[1]。云班课是基于数字化学习应用平台,借助云计算技术、移动学习终端等信息技术进行的“线上+线下”实时互动学习,突破传统教学限制,使得课堂教学交互行为更为全面、便捷、高效[2,3]。网络环境下,运用云班课进行实时教学,不仅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4]。同时,云班课教学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深度思维,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普洱茶文化是茶文化课程中重要知识章节,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普洱茶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认识茶与健康的紧密联系,我们将云班课应用到普洱茶文化的教学工作中,对此进行了尝试与摸索[6],为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播开辟一条具有新颖性、可操作性、趣味性的新道路。

一 普洱茶文化云班课的设计

(一) 云班课设计

见表1。

(二) 云班课教学步骤

第一步:课前预习。通过云班课平台发布课前任务,利用互联网、数据库、图书馆、校园调查等渠道了解普洱茶文化,并将收集成果上传至云平台。

第二步:小组汇报讨论。针对各小组的分布任务,小组代表对收集的景迈山烤茶、普洱祭祖节等相关普洱茶文化进行汇报,并分组讨论。

第三步:总结检测。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教师给出适当的补充和建议,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框架结构,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重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第四步:实践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高效掌握重、难知识点。此外,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并将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发布于云班课教学平台进行分享。

二 普洱茶云班课的教学效果分析

1.云班课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本次将云班课引入普洱茶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了云班课在视、听、说方面的优势,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2.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云班课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云班课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新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繁,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改善,同时学生的自主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过程中,可以感觉到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3.云班课教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好的检测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完美诠释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教学理念,云班课的助力将课堂教学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表1 普洱茶文化云班课教学设计?

三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让学生对普洱茶的历史及文化有了直观感受,让学生了解并懂得我们光辉灿烂的普洱茶历史。教学平台的使用,更好地实现了互动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引入日常生活,锻炼了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传播了茶文化知识。

综上所述,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云班课教学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云班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处于发展壮大之中,这对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针对当下态势,我们只有不断奋进,努力钻研,将云班课与自己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营造具有显著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为现代化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袁力.基于云班课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探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7-9.

[2] 宋建英.基于云班课平台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以会计基本技能课程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7,33(2):80-83.

文章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hbjyxzz.cn/qikandaodu/2021/0425/856.html



上一篇:科学养猪离不开卫生保健
下一篇: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投稿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版面费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