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期[01/26]
-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投[01/26]
-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版面费[01/26]
运动养生的应症宝典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人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但对如何运动有益健康,什么运动能防治什么病患,这些运动与保健的关系,可能知之甚少。 从保健医学和人体运动医学角度来讲,工作时的活动量是被动
人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但对如何运动有益健康,什么运动能防治什么病患,这些运动与保健的关系,可能知之甚少。 从保健医学和人体运动医学角度来讲,工作时的活动量是被动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起不到放松身体、消耗热量的作用,更无法替代主动的健身运动。很多研究与实例表明,坚持适当体育锻炼的人,其心脏、肌肉、骨骼的健康水平以及精神状态与不锻炼的同龄人相比要年轻许多。正确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可以达到对症运动的健康效果。日常生活中,人的某些行为或肢体运动的特定方式对于治疗疾病与养生健康是有一定意义的,不妨一试。 ★屈指运动养眼。每天早晨,将小指被动向掌心做屈曲运动,然后向掌背做伸展动作,各做10余次,对视力有益。奥妙在于小指外侧基部有一个穴位,叫做老眼点,刺激此穴对老花眼有一定保健效果。 ★扭腰运动健胃。肠胃功能不佳者宜做扭腰运动,站立后,两膝分开与肩同宽,放松上身,将腰部最大限度地转向一侧,然后转回来,再向另一侧转去,如此反复。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每次做100下,可使肠胃功能获得改善。 ★下蹲运动强心。常见一些人从蹲位站起时出现头晕,或眼前冒金星,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可忽视心脏功能不适这个因素,对症可常做下蹲运动。方法是双腿屈曲,屈曲的程度量力而行,体质好者可全蹲,蹲下后停几秒钟再站起来,体质差者或老年人可半蹲,或只略呈屈膝状,逐渐加大下蹲的深度。一般每天做2~3次,每次下蹲30~40下即可。 ★哼唱运动益肺。哼唱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运动,其强体效果比单纯听音乐好得多。首先,歌声能促进体内一种称为肽的物质大量分泌,从而活跃包括肺脏在内的全身器官的功能。同时,声带与声音的振动可扩张肺部,兴奋胸肌,增加肺活量,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症的患者有独到的收益。每天清晨、傍晚或日间,面向苍穹哼唱几曲,或吼几声将受益匪浅。 ★多笑运动强肝。巴黎著名医生亨利·纽班斯博士称“笑是一种类似于原地踏步的锻炼方法”。人在笑时,面部表情肌运动,使胸肌与腹肌也参与共振,能对肝脏等消化器官起到锻炼与“按摩”作用,促进肝胆蠕动,增加胆汁分泌,有助于增强肝功能。南斯拉夫医学博士波卡斯要求“男子每天笑14~17次,女子每天笑13~16次”,奥秘之一就在这里。 ★小跑运动健脑。当你感到大脑疲劳或者短暂精神恍惚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吃药、吸烟、休息或睡觉?或许这些都有作用,然而最好的办法是跑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教育专家莱斯提出的妙招是:到室外去跑一阵子。他对很多人做了长期观察,并做了有关的实验,证实大脑累了时,跑步最有效,可使脑功能恢复到58%,而吃药只能恢复到40%~50%。 ★跪拜运动护脊。脊柱是体后背正中的骨性支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等几个部分。颈椎、腰椎病是人们熟悉的疾病之一,对中老年人威胁最大。如果你能像清代名臣翁同龢那样经常坚持做跪拜运动,即模仿磕头作揖的动作,使脊柱的关节、肌肉、韧带在有节奏的伸缩中得到锻炼,从而使气血流畅、脊柱获得充分的氧气及养料供应,自然强健少病。 ★游泳运动消喘。跑步、球类、骑自行车等皆可诱发哮喘,医学上称之为运动性哮喘。而游泳、棒球、滑雪等运动可改善症状,尤其是游泳更为适合。奥妙在于游泳不会因气温升高而使呼吸道水分减少。游泳时的水平运动减轻了呼吸道的负担,加上游泳池环境清爽、空气新鲜、负离子多,有利于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瑞典一位专家用此法治疗了48名病人,结果50%的病情好转,72%的人发作减少、程度减轻。 ★划船运动治坐骨痛。方法是背靠墙端坐,下肢伸直,上体前屈,力求每次双手摸到脚部,像坐位划船的动作。这类动作要柔缓有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而后结束。活动范围要由小渐大,活动次数亦逐日增加,以达到机体最高耐受程度为准。对于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和梨状肌综合征等病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如运动后疼痛仍不能减轻者,则不适宜此种疗法。该疗法亦不适于急性坐骨神经痛患者。 ★等张性运动降血压。高血压患者适于做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这些项目均为动态的等张性运动,可通过全身肌肉的反复收缩,引起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促使血压下降。运动量为心脏负荷的50%左右为宜,即运动时脉搏保持在110次/分左右。每天一次,每次30—60分钟。 ★骨盆运动利尿。约10%的女性患有尿失禁,合理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康复。可选择强化骨盆肌肉的方法,施行的步骤是:先做骨盆收缩动作10秒钟,放松10秒钟,再做收缩运动10秒钟……如此循环交替;每天持续做90~160次。 ★赤足运动激活第二心脏。根据生物全息理论,足底是很多内脏器官的反射区,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赤脚走路时,地面和物体对足底的刺激有类似按摩、推拿的作用,能增强神经末梢的敏感度,有利于把信号迅速传入内脏器官和大脑皮层,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另外,经常使双脚裸露在新鲜空气和阳光中,有利于足部汗液的分泌和蒸发,增进末梢血液循环,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预防感冒或腹泻等症。赤足走的另一种功效是释放人体积存过多的静电,可增强足底肌肉和韧带的力量。 人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但对如何运动有益健康,什么运动能防治什么病患,这些运动与保健的关系,可能知之甚少。 从保健医学和人体运动医学角度来讲,工作时的活动量是被动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起不到放松身体、消耗热量的作用,更无法替代主动的健身运动。很多研究与实例表明,坚持适当体育锻炼的人,其心脏、肌肉、骨骼的健康水平以及精神状态与不锻炼的同龄人相比要年轻许多。正确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可以达到对症运动的健康效果。日常生活中,人的某些行为或肢体运动的特定方式对于治疗疾病与养生健康是有一定意义的,不妨一试。 ★屈指运动养眼。每天早晨,将小指被动向掌心做屈曲运动,然后向掌背做伸展动作,各做10余次,对视力有益。奥妙在于小指外侧基部有一个穴位,叫做老眼点,刺激此穴对老花眼有一定保健效果。 ★扭腰运动健胃。肠胃功能不佳者宜做扭腰运动,站立后,两膝分开与肩同宽,放松上身,将腰部最大限度地转向一侧,然后转回来,再向另一侧转去,如此反复。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每次做100下,可使肠胃功能获得改善。 ★下蹲运动强心。常见一些人从蹲位站起时出现头晕,或眼前冒金星,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可忽视心脏功能不适这个因素,对症可常做下蹲运动。方法是双腿屈曲,屈曲的程度量力而行,体质好者可全蹲,蹲下后停几秒钟再站起来,体质差者或老年人可半蹲,或只略呈屈膝状,逐渐加大下蹲的深度。一般每天做2~3次,每次下蹲30~40下即可。 ★哼唱运动益肺。哼唱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运动,其强体效果比单纯听音乐好得多。首先,歌声能促进体内一种称为肽的物质大量分泌,从而活跃包括肺脏在内的全身器官的功能。同时,声带与声音的振动可扩张肺部,兴奋胸肌,增加肺活量,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症的患者有独到的收益。每天清晨、傍晚或日间,面向苍穹哼唱几曲,或吼几声将受益匪浅。 ★多笑运动强肝。巴黎著名医生亨利·纽班斯博士称“笑是一种类似于原地踏步的锻炼方法”。人在笑时,面部表情肌运动,使胸肌与腹肌也参与共振,能对肝脏等消化器官起到锻炼与“按摩”作用,促进肝胆蠕动,增加胆汁分泌,有助于增强肝功能。南斯拉夫医学博士波卡斯要求“男子每天笑14~17次,女子每天笑13~16次”,奥秘之一就在这里。 ★小跑运动健脑。当你感到大脑疲劳或者短暂精神恍惚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吃药、吸烟、休息或睡觉?或许这些都有作用,然而最好的办法是跑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教育专家莱斯提出的妙招是:到室外去跑一阵子。他对很多人做了长期观察,并做了有关的实验,证实大脑累了时,跑步最有效,可使脑功能恢复到58%,而吃药只能恢复到40%~50%。 ★跪拜运动护脊。脊柱是体后背正中的骨性支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等几个部分。颈椎、腰椎病是人们熟悉的疾病之一,对中老年人威胁最大。如果你能像清代名臣翁同龢那样经常坚持做跪拜运动,即模仿磕头作揖的动作,使脊柱的关节、肌肉、韧带在有节奏的伸缩中得到锻炼,从而使气血流畅、脊柱获得充分的氧气及养料供应,自然强健少病。 ★游泳运动消喘。跑步、球类、骑自行车等皆可诱发哮喘,医学上称之为运动性哮喘。而游泳、棒球、滑雪等运动可改善症状,尤其是游泳更为适合。奥妙在于游泳不会因气温升高而使呼吸道水分减少。游泳时的水平运动减轻了呼吸道的负担,加上游泳池环境清爽、空气新鲜、负离子多,有利于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瑞典一位专家用此法治疗了48名病人,结果50%的病情好转,72%的人发作减少、程度减轻。 ★划船运动治坐骨痛。方法是背靠墙端坐,下肢伸直,上体前屈,力求每次双手摸到脚部,像坐位划船的动作。这类动作要柔缓有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而后结束。活动范围要由小渐大,活动次数亦逐日增加,以达到机体最高耐受程度为准。对于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和梨状肌综合征等病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如运动后疼痛仍不能减轻者,则不适宜此种疗法。该疗法亦不适于急性坐骨神经痛患者。 ★等张性运动降血压。高血压患者适于做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这些项目均为动态的等张性运动,可通过全身肌肉的反复收缩,引起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促使血压下降。运动量为心脏负荷的50%左右为宜,即运动时脉搏保持在110次/分左右。每天一次,每次30—60分钟。 ★骨盆运动利尿。约10%的女性患有尿失禁,合理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康复。可选择强化骨盆肌肉的方法,施行的步骤是:先做骨盆收缩动作10秒钟,放松10秒钟,再做收缩运动10秒钟……如此循环交替;每天持续做90~160次。 ★赤足运动激活第二心脏。根据生物全息理论,足底是很多内脏器官的反射区,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赤脚走路时,地面和物体对足底的刺激有类似按摩、推拿的作用,能增强神经末梢的敏感度,有利于把信号迅速传入内脏器官和大脑皮层,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另外,经常使双脚裸露在新鲜空气和阳光中,有利于足部汗液的分泌和蒸发,增进末梢血液循环,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预防感冒或腹泻等症。赤足走的另一种功效是释放人体积存过多的静电,可增强足底肌肉和韧带的力量。
文章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hbjyxzz.cn/qikandaodu/2021/0712/1168.html
上一篇: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的保健论坛栏目入选华东地区
下一篇:集体儿童保健工作的点滴体会